2022年已經進入尾聲,企業除了要關注業績沖刺,同時也應該提前做好2023的業務計劃,并且針對業務計劃做好全面彈性預算管控,從而實現資源的動態配置,支撐企業完成戰略目標。
圍繞戰略和業務計劃,企業的預算怎么做,才能在較艱難的經營環境中更好地支撐業績呢?
先來看看企業在年度計劃和預算時經常遇到的典型問題
1、未能基于3P編制預算
2、缺乏經營策略與具體作戰計劃
3、上下博弈,數字游戲
4、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兩層皮”
5、預算沒有彈性機制
BP 和預算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對上承接戰略,對下指引戰略解碼。有經營指引后,把各個領域的業務計劃形成經營策略和年度經營的重點,圍繞經營的成功關鍵點來配置資源。配置資源,確定目標的過程,就是全面預算。
預算做完后,還需要有一個動態機制和彈性管控來對預算進行調整和修正,保障預算能夠高效執行。
企業在業務計劃BP與彈性預算重點要回答下面幾個關鍵問題:
1、向哪里要增長?
比如要開發什么新產品和新市場?是否需要通過渠道銷售?產品的價值客戶在哪里?
2、向哪里要格局?
企業的格局就是現有市場份額。要清楚哪些是重要項目是要樹立標桿,哪些項目是開拓格局的。
3、如何實現有效增長?
需要從整個考核激勵的層面,包括資源配置的層面形成力出一孔的支撐;識別重要客戶和機會點。
4、如何精準配置作戰資源?
5、如何高效執行和彈性管控?
年度業務計劃BP:體現經營策略與具體作戰部署
一個完整的年度業務計劃包括以上幾大部分,只要計劃做得足夠的詳細,經營策略足夠的清晰,才能提升整個作戰的成功率。
很多企業在做預算之前,對拉通整體計劃體系和關鍵業務計劃的策略是不清晰,或者不協同的。各個高管和部門之間理解各異,在年度計劃輸出時就很難有關聯性和邏輯性。
所以說在做計劃預算時,一定要重視評審環節。
要評審詳細的業務計劃,清晰體現策略。同時要明確把邏輯關系和對下游環節部門訴求。詳細的業務計劃是彈性預算的基礎。
全面預算豐富內涵:體現經營的短中長期平衡
年度業務計劃BP并不是完全量化的,需要把它轉化為財務指標,對全部的生產經營活動做一個數量說明。
全面預算其實就是貨幣化的年度業務計劃,它獨特的之處是在于能把企業的所有的關鍵的業務領域拉通,并通過目標分解對各責任主體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的內部控制管理系統。
全面預算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是少數的幾個能將組織所有關鍵問題融合于一個體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活動。
整的全面預算需要消耗相對應人力和時間成本,因此全面預算要根據企業不同的體量和管理成熟度來做剪裁。對于幾個億到20億的輕量級企業,可以做一個輕量版預算。把業務計劃BP和關鍵領域計劃講清楚,圍繞在這個計劃,做幾個關鍵的指標就足夠了。
對于千億級甚至萬億級的企業,一定要花足夠的時間來去做全面預算的充分溝通,注重短期的經營和中長期的平衡。所以在溝通大家要明確一個點:預算雖然有很大的溝通量,但是溝通關鍵不是PK目標,而應該更多地基于3P來溝通,推動大家尋找機會點。這個機會點來源于新的產品、新的客戶、新的渠道、新的市場;同時又把現有的格局做得更好,通過預算講清楚存量和增量,資源配置的目標也就清晰了。
全面彈性預算體系CBM
這張表詳細描述了彈性預算體系所包括的板塊和流程,可以看到有一個《預算白皮書》的內容,這里包括這預算的目的和原則,各個事業群、產品線、各區域的指導意見、預算的范圍顆粒度等一系列細化的板塊內容。
在標桿企業通常有很強大的經營管理團隊。先針對大量的關于競爭對手,產品在全球各地的市場份額等第三方的數據進行推演,形成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
這樣在做預算時,不同事業部和區域就會不斷去深挖現有和潛在的機會點。比如要不要拓展新的客戶,拓展海外市場,建渠道體系,或是開發新產品?再把這個機會點拿到預算環節跟產品線互相PK,來找到企業整個未來增長的商機。這對于一些百億甚至千億級企業有很大的作用。
企業在做預算時,除了要有方法論的體系,更重要的是對業務的理解,對業務機會點的洞察,對資源配置的敏感度。
此外,數據也是做全面預算的重要基礎。企業沒有足夠的經營數據,就很難把預算做得完善。對于一些數據基礎薄弱的企業,第一步可以先把能力范圍內有的數據收集起來,先做第一年的版本,然后再通過3-5年不斷的積累迭代,企業的預算編制水平一定會越來越高。